流行性出血熱又稱腎綜合征出血熱,是由鼠類攜帶的漢坦病毒引起及傳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特點為起病急、病情重、病程長、病死率高、流行范圍廣。
一、流行性出血熱一般有什么表現?
發病后,典型臨床表現為發熱、出血、腎臟損害三類主要癥狀。可有全身酸痛乏力,伴三痛(頭痛、眼眶痛、腰痛)、三紅(面部、頸部、上胸部潮紅)現象,臨床分期有發熱期、低血壓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復期。
二、流行病學表現有哪些?
可有家鼠、野鼠兩種流行型。家鼠型主要傳染源為褐家鼠,野鼠型主要宿主和傳染源為黑線姬鼠,林區主要傳染源為大林姬鼠。
人群普遍易感,青壯年發病率高,病后免疫持久。全年散發,家鼠型主要發生在3~6月,野鼠型發病高峰多在秋季,為10月~次年1月。
三、如何預防控制流行性出血熱?
1、接種疫苗是最主要的預防措施。在流行季節前接種,共接種3針次,程序為1天、14天、6~12月。
2、防鼠、滅鼠是防治關鍵。在常住區定期用藥物等方式滅鼠,外出活動時不可逗弄老鼠,注意不被咬傷。
3、做好食品衛生。食物放置于老鼠接觸不到的地方,餐具使用前要煮沸消毒。
4、保持環境衛生。室內外垃圾及時清理,減少雜物堆積。
5、及時就診。若有接觸過老鼠或其污染過的物品并有相應癥狀時,應至綜合醫院就診,就地治療。
西安科技大學醫院 宣
2021年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