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適合耕耘,適合蟄伏,適合潛行積累、蓄勢待發。2024年的小寒到大寒,跨越3周,正恰秋季學期本科實踐周的教學時長。
從第17教學周開始,全校個452個班級,16000多名本科生與指導教師,參與到700門次的實習實訓課程之中。以科教融匯、產教融合為主旨,以研討式、案例式教學為途徑;面向科技前沿,聚焦社會問題,走向生產實際、深入高科技企業、開展虛擬仿真實驗,學校為學生提供富有理論創新的實踐課程,著重培養解決復雜問題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在學術型人才培養、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道路上不斷創新與改革,在實踐育人、立德樹人的使命中不斷探索與實踐。
大匠運斤,無斧鑿痕,工程訓練中心的實訓課程強化勞動技能與創新能力培養,金工和電工電子設計深受學生喜愛,數控車、普車、數控銑、鉗工拆裝、激光切割、3D打印、特種加工、CAXA數字化企業模擬、磨工、焊接等11門課程環環相扣,引人入勝,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收獲滿滿,不少學生表示,通過2周的“體力勞動”自己終于懂得了老師課堂上講的工程意識、產品意識、質量意識是什么,自己的動手及創新能力也得到增強。


躬行實踐,鑄山煮海,能源學院開展的《采礦學》《礦圖繪制》等實踐課程不再是“紙上談兵”,指導教師將自己科研優勢加入教學中,真正做到科教融匯,引導學生在充分考慮煤層條件地質、技術裝備水平、管理水平及國家政策法規等因素,設計出符合生產研發實際的優秀作品。在各小組內,同學們激烈討論,將理論課所學知識難點:采區范圍、儲量和地質條件、煤層等內容,融合設計,詳細分析了采煤方法的選擇和選擇的依據。三周的實踐之后,同學們紛紛表示對從事礦業工程事業充滿了信心。


格物致知,叩問宇宙,測繪學院在新時代背景下加強學生衛星遙感技術與地理學綜合實踐應用能力的實踐能力提升,在我國“雙碳”目標實現的大背景下,讓學生對研究區域近二十年的碳排放、固碳及碳收支時空變化情況進行分析,明確在不同時段的碳收支情況。實習過程中,課程思政貫穿實習環節,研究區域均為學生家鄉所在地,讓學生從專業知識角度去解讀家鄉、認識家鄉,教導學生不忘初心,對家鄉永遠飽含熱愛之情;碳收支實踐內容緊扣國家熱點議題,樹立低碳環保意識和家國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學生普遍反映本次實習時間安排緊湊,實習內容豐富,呈現形式多樣,實習效果顯著。


匯通萬物,科技興邦,通信學院針對各專業人才培養需求及行業發展趨勢,采取任務制教學、校企協同、加大過程考核等方式加強學生文獻及實驗研究能力、設計開發能力培養。學生還赴吉利汽車、科大訊飛、云谷微電子等高科技研發企事業單位開展實習,掌握電子信息行業國產化替代生態發展、汽車互聯網、人工智能及集成電路設計行業技術現狀與組織。


力學篤行,驅霆策電,電控學院從第17教學周開始,學院二、三、四年級各專業陸續進入集中實踐課程教學環節。學院要求各實驗室明確實踐教學的目標、內容、時間、地點和考核方式,確保實踐教學有序進行。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學院注重學生的實際能力培養和創新思維,加強與實際應用的結合,并建立了相應管理和考核機制。


積以成川,器以載道地機械學院的課程設計做得有聲有色,機電綜合實驗以學生自由探索為主體,導師引導下架構起“學科-工程”“知識-問題”兩翼發展的實驗教學方法,將機電學科特別是具有煤礦機電特色的實驗項目中,著重體現實驗中的學科特色與發展趨勢,輔以教師的科研成果,讓學生能夠在實驗過程中帶著工程背景、學科視野開展實驗,在自由探索中,內生學生科學創新思維的動力。在實驗設計中,有很多知識并不是理論課程講述過的,需要學生們在實踐過程中邊學習、邊思考、邊實踐。三周訓練之后,同學們將機械、電工類課程融會貫通,為后繼學習、創新課堂打下堅實基礎。


謹嚴多思,利析秋毫,管理學院通過為期兩周的課程設計,培養學生能夠依據建筑構造設計的基本理論和原則完成建筑施工圖的設計,并在社會、安全、法律、環境等現實約束條件下,結合美學原理對設計方案進行評價,提高學生的設計水平與評價能力。同時,學習使用REVIT等建模軟件,構建建筑設計模型,訓練和提高專業軟件的應用能力,使學生具備計算機科學的基礎知識,能針對復雜問題進行方案設計和完整的工程信息表達。

地環學院、安全學院、材料學院、化工學院、建工學院、藝術學院、計算機學院、理學院、人外學院也都分別按照人才培養計劃開展了實踐教學,每個學院的實習各有特色,圍繞學術型人才培養、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方向,有的放矢地精心安排實習內容。各學院還組織了實踐教學檢查,確保實習工作質量提升的閉環。(詳見第五十四期、五十五期《本科教學簡報》)。




人外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一部分學生在學校行政崗位上進行畢業實習,2020級的小馮和她的同學參與到學校教務工作之中。期間,他們利用自己所學,為繁瑣的教務工作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受到老師們的鼓勵與肯定。馮同學表示:“老師們的指導讓我對今后專業學習及就業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感謝人外學院和學校提供的實習實踐經歷。”

學校上下關心教學,重視實踐教學對人才培養的關鍵作用,校領導研究部署實踐周教學安排,多次指導二級學院實踐教學改革。教務處、各學院形成兩級質量監控體系,保障實踐周有序開展;在每周的教學簡報中安排專輯報道實踐教學進度,宣揚好的做法,優秀的教師,值得推廣的經驗。教務處及各學院安排了教學巡查,針對外出實習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進行全面檢查,召開學生座談會,調研實習實訓的學習效果,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產出導向”。并按照《西安科技大學本科實習環節質量標準》等制度對實習工作進行評價。



學校2022版人才培養方案強調強化實踐教學,注重創新能力培養。構建既相對獨立、自成體系,又相互貫通、相互融合的實踐教學體系。每學期期末安排3周集中實踐教學,專業核心課程開設課程設計或綜合實驗,確保大學四年實習實踐不斷線。學校重視大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構建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背景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隆冬季節,學子奔波在求知路上,山高路遠,風光無限,教師們用一腔熱愛,做照亮知識的太陽,以求真務實、創新探索的精神實踐育人。冬日的耕耘不會被辜負,待到春天,驪山腳下、秦漢路旁將會收獲最燦爛的花朵。